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
今年,是建党一百零三周年。一百零三年前,我们党的一叶小舟在南湖起航,越过了急流险滩,穿过了惊涛骇浪,一百零三年风雨兼程,一百零三年不懈努力,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一百零三年的征程上,到处闪烁着熠熠星光,无数的革命前辈穿过枪林弹雨,展现了百万雄师的赤子情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虽已远去,但是先辈们流传的红色精神和高尚品质却依然荡气回肠。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之强盛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而扶眉战役是一百零三年征程中的一个缩影。现在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以崇敬的心情,倾听75年前,在我们脚下这块热土上,发生的一场伟大的扶眉战役。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渡江作战之后,由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指挥的中国人民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战场上发动的一场最大的、带有战略性的战役。
扶眉战役以扶风、眉县为中心,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兰公路,南达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第一野战军遵照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采用“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针,于1949年7月10日午夜0点,向西安南小五台胡宗南12师部队发动猛烈进攻,即发起了扶眉战役。此战役于1949年7月14日晚上宝鸡南益门镇战斗结束,标志扶眉战役胜利告捷。一举歼灭军一个团部,三个军部,一个师部,八个师,三个团,计共44060人,解放了眉县、扶风、岐山、凤翔、宝鸡、永寿、武功、麟游、千阳共9座县城。
在这次战役中,人民指战员伤亡4600人,其中热死或失踪的212人、壮烈牺牲的3000余名,有名有姓的烈士2160人,其中年龄最小的是14岁的卫生员杨心喜,年龄最大的是51岁的炊事员。平均岁数23岁左右,还有无名无姓的烈士1000多人。英勇的人民以气吞山河的壮志、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豪迈悲壮的胜利凯歌,描绘了一幅幅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它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军反扑西安的美梦,改变了西北战场形势,使军与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完全摧毁了胡、马两军在关中的防线,大大加速了军的灭亡,为迅速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解放大西南打开了北大门,为实现全国解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自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元帅当年指挥过的扶眉战役长期受到冷遇,一度成为“禁区”,人们看不到彭德怀元帅在这一战役中的伟岸身影,偶尔有露便会被立即销毁。彭德怀元帅后,在第一野战军的军事和战史资料中,涉及彭元帅在扶眉战役中的史料极少。
40年前,扶眉战役文字记载很少,一些烈士、英雄的事迹介绍特别简单,有些只有姓名,年龄。1998年,我在陕西省政府机关大院我找到了陕西省省长赵寿山的秘书姚德怀,他在扶眉战役时中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一军政治部宣传干事。他告诉我:扶眉战役后,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一部分向西北挺进,解放兰州。一部分向西南进军,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由于时间紧,天气炎热,除少数烈士的遗体转运回家外,绝大多数烈士的遗体都被安葬于各个战场。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烈士的姓名、部队番号、烈士牺牲地出现了误记、漏记,从那时起,我便产生了要为扶眉战役革命英烈树碑立传,弘扬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想法,同时以匡正扶眉战役纪念馆史料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
加之,我在担任小学校长十余年间,每年清明节都会带学生去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参加悼念活动,给学生讲述革命英雄故事。这件事情持续十多年后,又发现当时的纪念馆里相关资料非常少,没有一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读物。学生们在了解扶眉战役烈士事迹时,不得不蹲在地板上,趴在橱窗上阅读或记录展板上的战斗故事。同时,又发现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和有的史料记载有误。扶眉战役从1949年7月12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战役进行了两昼夜,消灭敌人近5万。还有金渠镇战斗和咸阳侦察班的阻击战斗纪录均有误等等。
1986年,在扶眉战役中光荣牺牲的第三十三团副团长高增岳烈士子女来陵园拜谒父亲,但查遍陵园所有遗存资料,也未曾发现关于他父亲的名字、事迹和牺牲时间、地点的只言片语。烈士家属失望而归。这件事传开后,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英雄为人民、为革命光荣牺牲,其牺牲的时间、地点在哪里?牺牲经过及英雄事迹是怎样的,这些应该搜集整理出来,让人们永远铭记。
同时,在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档案中,发现五名烈士登记表上记载张如海、张如过、张如寿、张如涛、张如温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四师十二团三营七连政治指导员在眉县金渠镇战斗中牺牲,在墓区也同样矗立了五座烈士墓碑。又发现烈士登记表记载张世修、张士秀、张土秀疑似同一烈士。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一军一师一团一营教导员陈昆(崐)只有烈士登记表,再无其它信息……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利用节假日,我踏上了采访扶眉战役亲历者的征程。
1998年8月,当我了解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世泰曾在扶眉战役中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时,从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师长刘懋功那里得知:王世泰居住在海南省三亚市。我立即去三亚市三亚湾路昌达海景花园A座504室采访了他,并邀请给20万字的《鏖战扶眉》写序,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但不幸的是后来这位革命功臣与世长辞。
在西安市北新街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我再次找到了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姚德怀。在扶眉战役中,姚德怀利用战斗的间隙,刻苦学习,勤奋写作,把笔尖绑在蒿杆上当作笔,用颜料泡在小瓶里当墨水,坚持不懈地记日记、写文章,以其亲身经历,真实地记录与讴歌扶眉战役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和感人事迹,并热情地将自己25万字的著作《在解放大西北的日子里——一个战士的日记》赠给我,还把许多珍贵资料和战斗照片完好无损地捐赠给我。我又从姚老哪里征集到1946年到2016年间的日记,共17本,一百多万字。现陈列在扶眉战役纪念馆。
在中国人民空军第9军干休所里,采访了乌鲁木齐空军后勤部原政委、解放战争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司令部骑兵侦察营营长孟飞,详细地叙述了罗局镇战斗中的激烈场面,又给我提供了1950年军队出版的《二兵团英雄集》珍贵资料。
在干休所里,采访了政治部原宣传部长蔡德芳,这位革命老功臣在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前线生活报》社总编、社长。他不但提供了珍贵资料,还为纪念任家城战斗胜利55周年题词:“鲜血染红任家城”。
又采访了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原政委张哲岚。张哲岚说:“在扶眉战役任家城战斗中,我任第1兵团第1军第1师第1团政治处干部股股长。1949年7月11日下午3时,我军行至任家城东北方向的二廊庙村,在村头的麦场上安装好山炮,准备战斗,目标是攻打盘踞在任家城敌第24师的一个加强营。战斗开始后,第1营副教导员陈昆一边作战,一边指挥战斗。一颗颗炮弹准确地在敌群中开花,但敌人工事坚固,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斗非常艰苦。这时,敌人的炮弹片飞到陈昆教导员身上,他没有倒下,继续指挥战斗,但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这位年轻的指挥员壮烈牺牲。部队及时通知了家属,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张哲岚讲到这里,欣然命笔,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忆战友的诗篇:《临江仙·忆战友》。
南疆军区正军职原顾问卢德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扶眉战役金渠镇包围战中,我任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0团第1营教导员,我们第4师第10团和军炮兵团,从北、东北、东南三面包围了金渠镇。13日凌晨3时,当我炮火猛烈轰击即将打开缺口,准备从北面冲入金渠镇时,不料援敌第65军已由眉县附近南渡渭河,抵近我军阵地,被围之敌也乘机反扑,我军腹背受敌。我军当即以一部兵力抗击金渠镇反扑之敌,以另一部兵力反击增援之敌。战士们临危不惧,勇敢地与处于优势的敌人拼死战斗,付出了沉重代价,终于将敌援军击退三公里外,杀出了一条血路,立即撤出战斗。”
在西安市八仙庵索罗北巷14号陕西省饮食服务公司家属院里,采访了陕西省西安市饮食服务公司原副总经理武仕元。武仕元在扶眉战役金渠镇包围战中任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0团侦通连通讯排第3班班长。他在此战斗中,主要任务是来回穿梭在团部与营部之间,传递着团首长的命令。他还给我提供了珍贵的战役资料和图片,又热情地协助我寻找到了第2兵团第6军军长罗元发的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
在乌鲁木齐空军干休所里,我找到了中国人民空军第9军原副政委张静波。了解到张静波在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第61军第181师第541团副政委时,这位老前辈接受了采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当年他们第541团在扶眉战役咸阳阻击战和攻打、围歼小五台山战斗中,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并提供了具体而翔实的史料。比如:侦察班的故事。
在西安市八仙庵索罗北巷14号陕西省饮食服务公司家属院里,采访原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0团通讯排战士闫守珍时,他告诉我:有一位连长叫连德合在战役中潜伏时,敌人疯狂向我军阵地炮轰,这位连长的腿不幸被炸断了,此时冲锋号响了,连长却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受伤,却像离弦之箭一样向前跑去,一下跑出去几十米了,突然倒下,战士们才发现他的腿已被炮弹炸断了。
陕西省岐山县有一位参加过扶眉战役的老战士,前去采访。这个老战士叫杨世财,家住在蔡家坡镇岐星村16组,在战斗中他失去了左臂膊。当时只有16岁,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了。他说:过渭河时为保护机枪不进水,鞋让水冲跑了也顾不得拾,光脚行军,从周至一直走到眉县夹道村,路上印满了血印,后来排长发现了,把他缴获的一双敌军的鞋亲手给战士穿上。
在陕西省凤翔县我找到了扶眉战役时任第一军第二师五团政治处宣教股宣传员侯学礼。他给我讲起:“在夹道阵地上抢救伤员时,一名卫生员叫刘大壮,二十岁左右,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从脖子前打穿,鲜血顺着脖子直往下流,但他没有,没有流露出一丝的痛苦,仍然坚持救护伤员。我和其他卫生员们见到此状,一致认为刘大壮的伤势很重,必须及时送往野战医院抢救,然而他却指着倒在前沿阵地上,被炸弹炸断肢体,炸裂腹部,肠子迸出体外的重伤员说:“我能坚持,快救治重伤员吧!”等等。
在扶眉战役亲历者跟前,我还征集到独具风采的独臂将军贺炳炎,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革命故事和独臂将军左齐的故事。
又征集到在眉县马家山战斗中,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6师第18团独立营营长栗政通壮烈牺牲的革命故事。
从扶眉战役尖刀师师长刘懋功跟前了了解到:第4军第10师和第11师堵击了敌人第65军和第38军向西逃跑的退路。我们部队首长向前线部队发出了“寸土不失,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我军广大指战员顽强勇敢坚守在阵地上。大批敌人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以多梯队向我军阵地进行反复冲击。霎时间,炮弹像冰雹一样落下来,秋庄稼被打得满天横飞,有的战士被埋在掩体里。等到敌人进到我军阵地附近,轻机枪、步枪像雨点般地向敌人扫去,手榴弹在敌群开花,敌人纷纷倒下。
我们的战士从掩体里一跃而起,向敌人冲去,连机枪手杜长林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副营长王天才高喊着:“向杜长林学习!”端着步枪冲上去。第七连的勇士们,和他们连长一起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敌人又一次狼狈溃退了。第29团第5连伤亡的只剩下5名战士,但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第30团第3连和第7连连续9次打退敌人的冲锋;第30团3名干部伤亡,下级干部就自动代理,负伤的干部战士头上、胳膊上绷着纱布,仍不下火线,坚守阵地,直到胜利。
当时正值三伏天,战士们全然不顾汗水直流,衣服湿透。水壶里的水早已喝完,水又送不上来,准备的人丹、八卦丹也用完了。虽然大家渴得嘴皮裂开血口,眼睛也熬红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互相鼓舞着,坚守着阵地。
在鏖战中,因穿插过猛或牺牲过多,建制已经打乱。战士们自觉服从兄弟部队干部指挥,哪里战斗紧张就向哪里冲。第4连副连长丁兴发,在本连伤亡已无战斗力的情况下,他带领第28团一个排追歼逃敌,俘虏敌军180余人。
第30团第2营教导员周凤祥指挥战士们连续9次击退敌人。在战火纷飞中周教导员和副营长程金升相继牺牲。这时,第5连仍据守着一片坟地,已连续打退敌人6次反扑,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了,就用刺刀和敌人拼搏,最后仅剩5人,仍牢牢地守着阵地。
甲等功臣赵先满,是机枪第3连第1排排长,在战斗中,大腿负伤,鲜血直流,但不下火线,仍操作重机枪,一连打了3、4箱子弹,掩护步兵打垮了敌人多次突围企图。
特等战斗英雄陈官印在眉县金渠镇歼敌第165师的战斗中,他带领两名战士冲在最前面,在苜蓿地里活捉了敌师长孙铁英。
人民英雄罗光东率领全排战士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当全排只剩下两名战士,罗光东又两处身负重伤时,勇敢的战士们没有退缩,端起枪,刺刀拔出鞘,冲进敌群,展开肉搏。特别是两名战士又相继牺牲后,罗光东身又5处负伤,全身鲜血淋漓,但他没有倒下,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甩出一排手榴弹,把敌人消灭在前沿阵地上,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1949年7月12日下午1时,敌人的轻重机枪向英雄们扫射过来,手榴弹在英雄们的身旁爆炸,凶恶的敌人以整连整排的密集阵势疯狂地扑向第2连阵地。战斗很激烈,我军第33团第1营第2连的战士们在白生辉连长指挥下,头顶烈日,冒着枪林弹雨,以高粱地作为青纱帐,敏捷地穿过三块高粱地,直捣敌人纵深处。
战斗英雄王玉任第2连副连长,他带领一个排冲在最前面。当战士们穿过三块高粱地接近敌人前沿时,敌人投来一颗手榴弹在王副连长身后爆炸,右腿负伤,顾不得包扎,快速向敌人反击,手榴弹、手雷刹时投向敌群,消灭了敌人。这时,王玉才草草地包扎了伤口,又带领全排战士向敌人纵深猛攻,刚冲到村外壕边沿,他右小腿又被子弹打穿,左腿也中了弹片,鲜血染红了裤子,他还坚持战斗。战友们要背他下去,但他坚决地说:“别管我,你们快冲上去消灭敌人,现在是为人民杀敌立功的时候了。”
第1班班长王河飞快地跃过战士张世全(张士全、张土全)的遗体,狠狠地投出一颗手榴弹,将3名敌人消灭,缴获了第一挺重机枪后,迅速调头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就在这时,右边飞来一排子弹,击中王河头部,王河光荣牺牲了。第二排长王占德率领马天亮等8名战士跨越王河班长的身躯,向敌人反冲过去。在冲锋中王占德的腹部被打穿了,肠子迸出了体外,他没有倒下,怒视敌人,用尽全力端起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敌人纷纷倒下,他才安祥地闭上眼,。旗手杨元胳膊被子弹打伤,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扛着红旗矗立在硝烟中。第3排排长惠树声用力抬起被子弹打穿的面颊,喊道:“们,为人民立功的机会到啦!”战士们像猛虎一般冲向前方。
一位还穿着军装的新解放过来的战士冲在最前面,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部,鲜血顺着脸颊直流,他撕下衣服,包扎好伤口,向前冲了几步,觉得眼前直冒金星,头疼得厉害,想到自己快不行了,急忙对从他身旁冲过来的连党支部书记和副班长断断续续地说:“我……叫……宋志超,家在四川省,流……流血……为的是人民,虽……死也……光荣。们……好……好……好……打……呀!”话还没说完就倒下去了,再没有站起来。
连长白生辉看到眼前的激烈场面,残酷的现实,忍着悲痛,清点了一下战士,全连只剩下了19名。他没有畏缩,振作了精神,一面指挥战斗,一面高声喊道:“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机会到了。大家要鼓足勇气,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一切勇敢杀敌,在邻友部队的配合下,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从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战地卫生队卫生员王文贵和甘肃省档案中找到1950年8月2日《甘肃日报》,了解到第33团副团长高增岳,12岁加入中国青年团,14岁参加革命。在扶眉战役中,第10师阵地一度被敌人突破,师指挥所受到威胁,高增岳副团长的右臂和头部已经负伤,但不下火线,只做了简单的包扎,忘记疼痛,指挥战士们配合第30团、第31团又夺回了失守的阵地,保证了师指挥所的安全。下午3时许,总攻开始。高副团长又率领第2营向退守在强家沟的第38军阵地发动猛烈的攻击,再次负伤,大腿被炸断,胸部也受伤,战士们几次要把他抬下战场,却都被他拒绝了,以惊人的毅力坐在阵地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第三次头部中弹,光荣牺牲。
在山西省吕梁市采访扶眉战役时任第7军第19师军需科长刘恩明时,他说:我带领军需科全体战士,一次又一次地冒着枪林弹雨将军需物资及时运送到最前线军一个多师的兵力歼灭,胜利攻占了扶风、蔡家坡地区。
战斗结束后,我又带领军需战士清扫战场,除了对阵亡战士整容外,还需要清扫一些战场物资,比如完整的、要修配的、仍未使用的通讯工具、战士们贴身携带的物品等都要认真进行清理,造册登记。
当时,部队的粮食严重短缺,战士们在清理战场时,尤其注意对阵亡战士贴身携带粮食的收集。一次,在对敌骑兵战场的清理中,清理了十几匹战死的马。刘恩明用这十几匹战死的马,改善了战士们好几天的伙食。……
刘永成,在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三军七师二十一团副团长,在扶眉战役中壮烈牺牲。从刘永成烈士的外孙王秦安提供的烈士证记载:刘永成副团长在扶风县南武家村战斗中牺牲。纪念馆烈士登记表中记载:刘永成副团长在扶风县毛家庄战斗中牺牲。刘永成副团长到底在啥地方牺牲?
为了弄清刘副团长的牺牲地点,我长途跋涉,奔赴到渭河北岸的扶风县(现杨陵区)揉谷镇南仵(wu)村,根据第一野战军行军路线是属于第七军的战斗范畴,而不属于第三军。于是又北上高塬,来到扶风县午井镇毛家庄,根据第一野战军行军路线是属于第六军的战斗范畴,而不属于第三军。又在扶风行政地图上细细寻找,还是没有找到。
我断定刘永成副团长没有在扶风区域内牺牲。根据史料再次分析,第三军的战斗任务是解放扶风,阵地应该设在与扶风县城接壤的岐山行政地图区域内。我又在岐山行政地图与扶风行政地图上细细寻找,终于在与扶风县城接壤的岐山行政地图上找到了岐山县青化镇南武家村,喜出望外,立即赶赴岐山县青化镇南武家村。
在南武家村找到一位长者,他告诉:当年就驻扎在我村。一位指挥员带领战士们坚守在我村毛家庄组的阵地上,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经10余小时恶战,为攻克扶风县城而牺牲。
我来到南武家村委会,找到了强主任和刘副主任,进一步证实了在当年解放扶风的战斗中,一名指挥员在他们南武村毛家庄组英勇牺牲。经实际反复考证后得出:扶眉战役时任第二十一团副团长刘永成于1949年7月12日,在解放扶风的战斗中,于岐山县青化镇南武家村毛家庄组的阵地上牺牲。经几周波折和艰辛寻找,终于找到了刘永成副团长烈士牺牲地点。
但刘永成副团长烈士的革命事迹又是空白,我亲自采访了烈士之妹刘青云和烈士的外孙王秦安,他们提供了烈士史料,讲述了烈士事迹,我整理撰写塑造出刘永成烈士丰满而高大的英雄形象。长长吁了一口气,欣慰地说;“刘永成烈士的在天之灵终于得到了抚慰。”
扶眉战役中,英勇牺牲的2160名烈士不再是一座座墓碑下的一具具白骨,而是一个个有骨有肉而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成为后代学习的楷模。
革命前辈英雄故事,在第一野战军战史、军史和我们的党史资料中没有记载,可完全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来普及。而我的做法不仅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反而使一些人对我产生了的嫉恨,甚至有些人还制造流言散布于人群之中。有的说不好好教书,做不该做的事情,研究什么扶眉战役。有的说拿的工资,还要挣“死人”的钱……
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入官僚主义者耳中,明事理的人们当即戳穿那些人的谎言,但那些官僚主义者却不加思索,不深入实际,对流言蜚语深信不疑,这给我研究扶眉战役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那段逆境的日子里,邮递员投递给我的信件,被那些目无法纪的小人匿藏、销毁。这使我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只是默默地工作。不由得感慨:做人为什么这么难?然而,在感慨之余,向伟人、向历史寻找答案,终有一天,从经典著作中找到答案。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中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演说。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深受启发:“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又从古人那里得到启迪,我国古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面对人们的痴笑和朋友的疏远,忍辱负重,勤奋著述,埋头花了16年的功夫终于写下了50万字的不朽巨作——《史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真可谓“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顿时,我想通了,便振作精神,拿起笔来在《宝鸡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为自己鼓掌》的文章,澄清了事实。那些官僚主义者被组织调离,党的光辉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一些人的真实面目。
我所带毕业班语文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屡屡夺魁,又连续四年常兴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被县教育局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眉县委、县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又获得宝鸡市关工委“优秀讲师”“功勋奖”,被陕西省和宝鸡市分别授予“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
1997年,我的第一本书《难忘的扶眉战役》编辑成册,但出版却没钱,一咬牙,卖掉了家里的猪、麦子,筹集到了一万五千元,在时任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业务台长雷明德鼓励下,在眉县常兴镇财政所所长刘新怀的尽力相助下,终于出版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第一本爱国主义读物,填补了其空白,也匡正了扶眉战役起始时间。如今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上也镌刻着“扶眉战役起始于1949年7月10日至7月14日结束”。
扶眉战役书籍出版后,2001年7月28日《宝鸡日报》记者朱百强以敏锐的目光,行业的天职采访了我,并写下《慰英灵,育新苗——记难忘的扶眉战役编著者侯省彦》的报道,发表于2001年8月8日《宝鸡日报》第三版,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我寻找失散的军魂15年来第一次得到媒体记者的报道,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干这件事的深远意义,便加快了寻找步伐。
2002年11月22日,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阅读了我撰写的《扶眉战役》书稿后,写下亲笔信:“省彦:粗看此稿,支持您的写作与出版。”当我手捧着这封沉甸甸的回信,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这是寻找失散的军魂以来第一次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兴奋的一夜没有合眼,更加认识到自己干这件事的重要性,不由自主,克服一切困难,昂首阔步向前走。
2013年,时任宝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周荣阅读了56万字《不朽丰碑》后,发自肺腑之言:“我非常敬佩侯省彦近30年锲而不舍、不畏艰辛探求历史,为革命烈士树碑立传,以教育启迪后代传承革命传统的精神。”并为此书写下内容极为深刻的《跋》。
2015年时任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阅读《红色故事》后,写下《致读者朋友的信》“读者们: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领导下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感。《红色故事》一书,便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一个载体。书中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对我们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向读者朋友们推荐此书,期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道德情操的陶冶。”
2018年7月,中国人民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温瑞茂,阅读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后感慨地说:“侯省彦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几十年一以贯之,苦苦追求,为研究扶眉战役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国第一人,殊堪不易!”
40年来,利用节假日跋山涉水,行程35万公里,走访陕西、甘肃、四川等11个省市130多个县区,不断发掘、研究、弘扬、传播扶眉战役红色文化,走访了200名战役亲历者,征集革命文物数十件,珍贵图片2200多幅,撰写扶眉战役红色故事一百五十多个,出版扶眉战役系列丛书《鏖战扶眉》《永远铭记》《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不朽丰碑》《军魂永存》等19本,记录了扶眉战役过程,再现扶眉战役宏大激烈的战斗场面,弥补了那段党史、军史和战史的不足。
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出版后,陕西省委宣传部委托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电影《扶眉战役》。影片以侯省彦挖掘出来的第33团副团长高增岳等烈士为原型,再现了战役全过程。书籍出版后向各级各类学校、党政军机关、退役和现役军人、烈军属、企业和事业单位、扶眉战役老战士,革命后代以及工农兵学商等群体和个人赠书两千余套,价值五十多万元。
我现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市关工委“优秀讲师”、宝鸡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讲师团讲师、眉县新时代宣讲师、眉县关工委讲师团副团长、常兴镇关工委讲师团团长。并荣获陕西省关工委“最美五老”“陕西好人”,陕西省、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好人”,“书香家庭”,以及获得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功勋奖、突出贡献奖。;眉县县委、眉县人民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常兴镇党委、镇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以及“凤翔师范校友名人100”等40多个殊荣。
宝鸡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推荐为“中国网事·感动2024”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候选人,被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办推荐为“中国好人”候选人。其事迹《中国火炬》杂志,《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荣登了2024年第2期《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封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终于走出了阴霾,眼前出现一片光明。每当我处在艰难、苦闷、彷徨之中时,得到仁人志士的鼓励和支持,有识之士的关怀和帮助,让我走出人生布满荆棘的崎岖道路,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是你有没勇气,敢不敢去拼搏,只要你鼓足勇气,顽强地去拼搏,你的命运就会改变!”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我缺乏文化自信,就没有今天的累累硕果;假如没有仁人志士的关怀和重视,没有大德之人的支持和资助,没有挚友的鼓励和帮助,没有家人以及子女的理解和包容,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假如没有当初不理解人的伤害,没有当初心胸狭窄者设置的路障,就没有今天的坚强。生活教会我懂得:大海如果缺少了巨浪的汹涌,就会失去其雄浑;沙漠如果缺少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其壮观。
40个春秋传播红色文化的艰辛路,历练的是意志,考量的是心灵,培育的是厚重,润泽的是生活,打开的是心扉,撑起的是生命自信的航船。文化自信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收藏了我无穷的爱和恨,埋没了我的颓废惆怅,生命里才有说不完的故事,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因此,我坚信:在人生征途中,为自己一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值得奋斗的理想所付出得越多,生活的馈赠就愈多,生命就会留下光辉灿烂的乐章。
革命文化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支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我们肯定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踔厉奋进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讲好扶眉战役故事,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入挖掘扶眉战役伟大历史进程中所积淀的革命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坚守文化自信,做红色文化的挖掘者、坚守者、传承者,誓死守护文化根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革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
1986年以来,殚精竭虑搜集扶眉战役资料和烈士事迹,撰写出版扶眉战役红色书籍,传播红色文化,多次参与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文字编撰工作。特别是扶眉战役红色书籍出版后,向各级各类学校、党政军机关、退役和现役军人、烈军属、企业和事业单位、扶眉战役老战士,革命后代以及工农兵学商等群体和个人赠书两千余套,价值五十多万元。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
扶眉战役,发布此役回忆录、战斗英雄事迹、散文等,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